灭蚊蝇工作当作一项重点工作来抓
灭蝇工作重点是加强对垃圾、废弃物等蝇类孳的清理和消杀,减少蝇类孳生场所。
垃圾应做到日产日清,垃圾容器要保持密闭,不乱散暴露垃圾;公厕要即时冲洗,保持清洁;厨房内要定时清扫,泔水、腐烂动植物原料等废弃物要封闭放置,及时处理。
各部门要完善防蝇设施,如纱窗、纱门、风帘等。应尽可能**采用物理灭蚊蝇方法,如:粘蝇条、蝇拍、灭蚊蝇器(灯)等。
在使用药物灭蝇时应把所有加工好的食品原料打好保鲜膜存放到保鲜柜、冷库或冰箱内。所有餐具必须归到餐柜或保洁柜内。食品安全和人身健康为重中之重。
工厂杀虫方案定期调查的要点和步骤:
当工厂杀虫公司综合防制措施中的两项或多项交叉进行时,为了及时控制工作质量,可采用定期调查方法。分期标准不外乎两种:
按时间分,如每3个月进行1次,或开始、中间、结束时个1次;
依据各措施主要收效时间划分,每当突击灭鼠后进行。
由于工厂杀虫综合防制措施中离不开环境治理,而环境治理自始至终,分期点可按其他措施设定。杀虫公司可定期调查的方法和步骤与步骤与单项防制措施的效果调查相同。
蟑螂的综合防制
消杀阶段:本阶段主要措施:对蟑螂侵害程度较大区域或部位,进行卫生的滞留喷洒,快速降低此区域蟑螂种群密度,对蟑螂侵害风险较低区域,投放具有连锁杀灭作用的灭蟑饵剂,同时,因蟑螂卵鞘具有防水功能,不易被杀灭,因此需要经过多次处理,才能有效的控制蟑螂的种群数量,此阶段为期1-3个月。
维护阶段:蟑螂繁殖能力强,繁殖速度快,虽然局部区域的蟑螂密度得到控制,但放松对蟑螂的控制,很容易造成蟑螂在短期内反弹,再次产生严重的虫情变化,只有通过长时间的定期检查和药物投放的预防,才能有效的控制蟑螂的种群数量。食物和水源是蟑螂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只有通过改变蟑螂的栖息环境,才能从根本上取得很好的防制效果,即堵塞缝隙,清除杂物和垃圾,收藏好食物,保持环境的整洁卫生。
灭鼠虫害防控措施:
1-2月份,建立健全的防鼠设施,在隐蔽的场所设置固定的诱饵点。
3-4月份,开展春季突击灭鼠,同时杀灭代早春蚊。
5-8月份,重点是每周控制蚊蝇孳和杀灭成蚊蝇,设置捕蝇笼,控制蚊蝇密度。检查和控制爬虫(蟑螂)的密度,针对爬虫的习性进行防治工作。
9-10月份,鼠害的秋季繁殖高峰,也是蚊密度的一个高峰,这二个月主要检测鼠类密度和蚊蝇密度。了解鼠类的分布、种群活动状态,有针对性的开展阶段的灭鼠工作,同时开展杀灭成蚊、成蝇使蚊蝇密度得到有效的控制。对上阶段的爬虫控制工作重新进行巩固以降低爬虫的密度。
11-12月份,重点消灭残存鼠类和晚秋蚊蝇。
商**灭鼠的具体方法
采用物理方法进行和捕捉
通过安装物理监测设施,在超市允许适当的位置阻隔害虫进入关键区域的机会和途径。
在室内(主要为收货通道、仓库、配电房、机房)在鼠类必经之路布放粘捕屋(防尘)。定期检查有效机制,更换无效粘捕屋;
在潮湿的区域不宜使用粘捕屋时,使用捕鼠笼进行布控(防潮);
在重点区域的天花板**布放粘鼠板,用以监测,并定期检查,对多尘,粘性下降的粘鼠板进行更换;
在室内定期采取英国进口鼠密度监测仪对贵单位进行鼠类种群密度检测,红外夜视全天候工作,可以仔细观察狡猾鼠类的活动规律,彻底清除目标环境中的鼠害。
适当使用化学实施
在隐蔽区域安装鼠饵站,内设检查记录表,设置警示标签,进行编号管理,定期检查维护;
在医院中建筑结构复杂,人群比较密集,易造成医院内交叉感染。医院发现老鼠如何消灭及预防?对有害生物而言,食物来源丰富、温湿度适宜,栖息繁衍场所条件优越,造成害虫种群密度高,导致了媒介昆虫传播疾病机会的增加,同时增加了防制工作的难度。由于管道纵横,食源丰富,环境复杂,卫生管理难度大等原因,为鼠类提供了丰富的食物、水源、隐蔽筑巢条件及活动空间,使环境阻力减小,鼠容量,鼠密度增高,灭鼠后密度回升快,且难控制,使鼠害日趋严重。为此,灭鼠公司应先查清鼠类在医院不同场所的分布情况和侵害程度,采取不同的投法、投药次数及环境治理综合防制措施,将鼠密度常年控制在国家规定的标准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