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级房屋建筑安全检测应当具备下列条件:(一)注册资金不少于 200 万元;(二)从事房屋安全 5 年以上,承担过较大规模的房屋安全项目,履屋机构职责,未发生重大质量事故。享有良好社会信誉;(三)技术负责人应当具有建筑结构或相关,从事房屋安全或工程质量检测、建筑工程技术、建筑设计 10 年以上工作经历;(四)技术人员不少于 15 人。其中,建筑结构、建筑工程等 10 人(含国家 一级注册 2 人),地质 1 人,建筑材料、建筑设备各 2 人。以上人员 从事房屋安全或建筑工程质量检测、建筑工程技术、建筑设计等 5 年以上,具有中级 以上技术人员不少于 70%;(五)有房屋安全检测试验室。有固定工作场所和必需的技术设备、;(六)取得 ISO9000 标准质量体系认证。二级房屋质量机构应当具备下列条件:(一)注册资金不少于 100 万元;(二)从事房屋安全 4 年以上,有房屋业绩,履屋机构职责,未发生重大质量事故。享有良好社会信誉;(三)技术负责人应当具有建筑结构或相关中级以上(含中级),从事房屋安全或工程质量检测、建筑工程技术、建筑设计 5 年以上工作经历;(四)技术人员不少于 8 人。其中,建筑结构、建筑工程等 6 人,建筑材料 1 人,建筑设备 1 人。以上人员从事房屋安全或建筑工程质量检测、建筑工 程技术、建筑设计等 5 年以上,具有中级以上技术人员不少于 60%;(五)有固定工作场所和必需的技术设备、仪器。房屋质量机构应当具备下列条件:(一)注册资金不少于 50 万元;(二)从事房屋安全 3 年以上,有房屋业绩,履屋机构职责,未发生重大质量事故。享有良好社会信誉;(三)技术负责人应当具有建筑结构或相关中级以上(含中级),从事房屋安全或工程质量检测、建筑工程技术、建筑设计 3 年以上工作经历;(四)技术人员不少于 5 人。其中,建筑结构 3 人,建筑材料等相关 2 人。以上人员从事房屋安全或建筑工程质量检测、建筑工程技术、建筑设计等 3 年以 上,具有中级以上技术人员不少于 50%;(五)有固定工作场所和必需的技术设备、仪器
房屋建筑加层设计是关键,对原建筑的技术是加层设计也是重要的一环。加层设计决不能随意进行,要做到认真审核设计,只有对基础和上部结构八部位现状的详实调查和技术,还有科学的机构计算,才能得出加层的可行性与否,然后加层设计,否则就违背加层之初衷,甚至造成重大质量事故。因此进行设计前务必要进行建筑物各部位的全面安全检查。
如何检查建筑物,主要是看房屋质量和使用现状,把竣工技术资料与原设计进行对照,看是否按图施工,施工中有无严重质量缺陷和隐患,在使用中有无裂缝、倾斜变形等异常现象,还要弄清建筑物的承重结构构件是使用的何种材料安的,材质怎样,还有传力方式和基础的类型、承载力、X深。土质地耐力情况等,做出综合全面的与分析结果,这是确定能否加层的重要依据,对建筑物的技术,重要放在基础及承重结构的构件上。
对原建筑物主要承重结构构件的复核验算是决定建筑物能否加层的重要一环。其验算目的主要是看承重结构之承载能力能否满足加层要求,倘若不能满足要求就不得加层。如果加层必须采取加固补强措施,提高承重结构及构件的承载能力,应在满足加层要求后再加层。
一般使用多年仍是基本完好的旧房屋,一般基础沉降越趋于稳定状态,地基土的密实度在长期荷载作用下也有一定的提高。所以当基础计算宽度与实际宽度相差值在10%以内时,可用加强上部结构整体刚度的方法来适应地基基础的变形。如底层加设圈梁以抵抗房屋两端大、中间小已弯曲变形;顶层加设圈梁来抵抗房屋的反弯曲变形等,如果基础计算宽度与实际宽度相差值超过10%时,除设法减少加层结构自重,降低使用荷载外,应采取加大基础、加固地基等方法,以满足地基与基础的承载力要求。
浅基础上的地基极限承载力是指使得地基达到完全剪切破坏时的小压力,也就是相应于现场载荷试验所得一曲线中土体从塑性变形阶段转为整体剪切破坏的界限荷载。
地基破坏模式
在长期研究过程中,发现基础下土体发生剪切破坏时有三种主要的模式整体剪切破坏、局部剪切破坏和冲切剪切破坏,每种破坏形式的破坏机理及特点都不相同。基础究竟发生哪一种破坏模式,除了与土的种类有关以外,还与基础的埋深、加荷速率等因素有关。相关研究表明,地基极限承载力的确定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所采用的破坏准则,这使得现行规范化的计算模式面临着越来越多的问题,需逐步解决。
地基容许承载力
概念
容许承载力是地基基础设计中的关键性数据,指能够同时满足地基强度要求和地基基础变形要求这两个条件时的土体单位面积的承载力。可见容许承载力的确定不仅要考虑地基土本身的特性,而且涉及建筑物容许变形值的问题,后者与建筑物的结构构造情况和使用要求等一系列因素有关,其复杂性是显而易见的。地基容许承载力的确定目前确定容许承载力的方法有
①搜集已有的测试资料,通过统计分析,总结出各种特性的土在某种条件下适用的容许承载力数值,各相关规范中提供的承载力表,基本属于这一类
②根据土体强度理论,计算出能保证地基强度安全的容许承载力,然后针对具体的建筑物进行地基变形方面的验算,即要求预估的变形值不超过建筑物的容许变形值,其中变形值按理论计算确定,而容许变形值仍是经验统计数据
③通过现场载荷试验或静力触探试验,个别地确定测试地点的地基容许承载力
④借鉴条件相近的已有建筑物的成功经验来确定。诬按塑性区开展深度确定当地基土体中的某一点的剪应力达到该土体的抗剪强度时,这一点就处于极限平衡状态若该土体中某一区域内各点都达到了极限平衡状态,这一区域就称为极限平衡区,也称为塑性区。在现场载荷试验中,地基土体进人局部剪损阶段时,变形的速率随着上部荷载的增加而,在地基土体的局部区域内发生了剪切破坏,形成了塑性区,随着上部荷载的不断增加,塑性区的范围逐渐,向整体剪切破坏发展。
⒈地基基础子单元安全性评级
基础周边地面未见明显沉陷,上部结构未见不均匀沉降引起的明显变形和开裂现象。根据上部结构反应情况,地基基础子单元间接评级为:地基基础子单元安全性等级评定为Bu级。
⒉上部承重结构子单元安全性评级
⑴构件安全性等级评定
墙体抗震承载能力、受压承载能力、墙体高厚比及局部受压承载能力可满足规范要求。墙体相互咬槎较好,未见明显挠曲、鼓闪和变形,未见明显开裂,墙体工作状态正常。框架柱、梁构件承载力可满足规范要求。未发现柱、梁及板等混凝土构件存在明显开裂现象,柱梁节点未见明显变形。
砌体结构构件安全性等级评定为Bu级。柱、梁、板构件安全性等级评定为Bu级。
⑵按结构侧向位移等级评定
根据现场条件布置8个测点量测结构顶点侧向位移,实测大侧向顶点换算位移为H/500(8mm),各测点侧向位移均未超过规范限值的要求。
结构侧向位移等级评定为Bu级。
⑶按结构整体性等级评定
墙体为错缝搭砌,纵横墙交接处咬搓良好。住宅采用纵横墙承重体系,墙体内无烟道、通风道等竖向孔道削弱;墙体布置基本均匀对称,在平面内基本对齐,沿竖向上下连续。本工程各层墙体均设置闭合圈梁,并于房屋大梁支承处、纵横墙交接处和楼梯间四角设置构造柱。本工程构件选型正确,传力路径较清晰,结构平面布置规则,框架均双向拉通,可形成完整系统,整体布置合理。结构整体性等级评定为Bu级。
⑷综合考虑构件安全性等级、结构侧向位移等级以及结构整体性等级,上部承重结构子单元安全性等级评定为Bu级。
⒊围护系统承重部分子单元安全性评级
各层填充墙体未见明显裂缝,门窗等工作状态正常,外墙与屋面未见明显渗漏,围护结构工作状态未见异常。室外散水工作状态正常。综合考虑上部承重结构子单元的安全性等级评定结果,围护系统承重部分安全性等级均评定为Bu级。
⒋单元安全性评级
根据地基基础、上部承重结构、围护结构各子单元安全性等级评定结果,本工程结构安全性等级评定为Bsu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