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中国的插花的历史你了解多少

    对于中国的插花的历史你了解多少

  • 1051
  • 产品价格:面议
  • 发货地址:黑龙江哈尔滨道里区 包装说明:0
  • 产品数量:1000.00 件产品规格:
  • 信息编号:154668868公司编号:21926975
  • 高秀杰 微信 19904513593
  • 进入店铺 在线咨询 QQ咨询 在线询价
    相关产品: 鲜花礼仪 花艺学校


哈尔滨市道里区沐夏花店

	我们*民族,自古以来便是爱花的民族。
	《辞海》中如此解释道:当事物达到较美好的状态,便可称之为“华”,有如大树开花一般。
	因此,在古汉语中,“华”字与“花”字,是相通的。
	相传,我们先祖伏羲的母亲是华族人,这个族群爱花如命,喜欢用花装饰自己的身体,就连祭祀时,周遭也遍布采集的花草,因此又被称为“花族”。
	可以说,爱花、尚花的血液,自古就流淌在华夏民族身体当中。
	而中国的插花艺术,亦由来已久--**遐迩的日本花道,也是在一千多年前,由遣隋使传入东瀛,方才自成一家的。
	那就让我们随着这本《中国插花简史》,一览*千载花事吧。
	早在新石器时代,花卉蓬勃的生命力和多姿多彩的生命形态,就深深吸引了我们的先祖。
	他们将花卉纹样,烧制在各种陶具上面,期待着族群不断繁衍壮大,繁盛如花。
	夏商周时期,盛行青铜器,形制丰富,变幻多样,为后世的瓶器,奠定了雏形。
	而《诗经》的出现,则开启了中国璀璨的花文化。
	《诗经》有诗305篇,出现植物的篇章,就达到了135篇,将近半数。
	中国的插花艺术,虽然以花为主体,但叶、干、根和果实亦不可或缺。
	这些在《诗经》中,被先民们歌咏的植物,成为后世插花艺术中常见的花材。
	《诗经》所描绘的众多植物,除了像《周南·关雎》中提及的“荇菜”,具有食用和印染等日常使用价值外,有些植物,还被赋予精神方面的内涵。
	在《郑风·溱(qín)洧(wěi)》中,男女们携手踏春,互萌爱意,“方秉蕑(jiān)兮”,以兰草示深情;“赠之以勺yao”,用芍yao诉别离。
	由此可见,到了春秋、战国时期,赏花、赠花和佩花,已是常见之事--如果再进一步,便是插花创作了。
	与《诗经》相比,《楚辞》记述的花草品类更加繁多,而且其诗篇更加浪漫,更加富于想象力,并且大量使用隐喻和象征手法,常以花言志与明理。
	就拿我们较熟悉的诗句来说--“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制芰(jì)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诗句中所提到的木兰、秋菊、芰荷和芙蓉,都是现代插花艺术中常见的花材,它们的象征意义在《楚辞》中,便已确立。
	《诗经》与《楚辞》,记述了中国大量本土花卉--清香幽静、色彩淡雅者,比比皆是,这表明当时的人们,在花卉欣赏上,已经达到很高的水平。
	虽然还没有出现狭义上的插花艺术,但中国的花文化,已经日臻成熟。
	随着汉朝的建立,中国历史迎来*.一个高峰--内则国力强盛,外则丝路畅通,各种奇花异果,纷纷流入中国,丰富了中国的花文化;中国的插花艺术,也在这一时期产生。
	汉惠帝刘盈的皇后张嫣,不仅嗜花如命,而且在宫苑中亲自下地,种植浇灌花草,时时欣赏。
	有一天,妃子集体拜见张嫣。她们深知张皇后喜欢花卉,便各自献上准备多时的“礼物”。
	张嫣“*接兰梅各一枝,插于座右瓶内”,然后与各位姐妹尽情畅谈,心情较好--这是中国较早的关于插花的文字记载。
	而中国较早的插花图像,则出现在东汉浮阳侯孙程墓中--在墓道壁画上,放置着一个陶盆,六朵红花,均匀地插于其中,有一种质朴之美。
	孙程因拥立汉顺帝即位有功,而被封侯,所以说,他与宫廷的关系不可谓不密切。
	以上都映证了一个事实--中国的插花艺术,始于汉代宫廷。后来由上而下,作为一种高雅艺术,流入民间,然后一步步发展。
	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的插花艺术,逐渐形成一门独立的艺术。
	梁元帝萧绎(yì)在《纂要》一书中,描绘了二十四种花材,每月两种,与二十四节气相搭配,这就是著.名的“二十四番花信风”。
	这位才子型皇.帝,还留下“花朝月夜动春心,谁忍相思不相见”的诗句--这是关于花朝节较早的文字记录。由此推测,当时已有过花朝节的风俗。
	而且这一时期,开始出现瓶供与盘花这两种插花形式。
	瓶供也叫瓶花,也就是将花插在瓶器里,多用于祭祀和佛.教供养等场所。
	齐武帝*七个儿子萧子懋(mào),在母亲B危之时,请僧侣做法为母祈福。僧侣们将一个铜瓶盛上水,然后插了一朵荷花,献于佛祖面前。
	萧子懋边流泪,边祷.告佛祖:如果我斋戒完毕后,瓶中的荷花还没有枯萎,那么母亲就一定能康复。
	七天之后,萧子懋斋戒完毕,发现摆在佛像面前的荷花,颜色更加鲜红;他取出来一看,茎上还生了些许根须。回屋一看,母亲的身体也好了很多。
	萧子懋以拳拳孝心,感动了佛祖,一时间传为美谈。
	而盘花就是盛放于盘子中的花朵。
	关于盘花的记载,较早见于庾信的《杏花诗》:
	“春色方盈野,枝枝绽翠英。依稀映村坞,烂漫开山城。好折待宾客,金盘衬红琼。”
	这时候的庾子山,年少得志,尚不识愁滋味。而梁帝国也如盘中之花,绚烂无比。等到花枯国灭,流落异乡,尝遍别离心酸的庾信,方才蜕变为一.代文宗。
	南北朝时期,佛.教非常兴盛;而花在佛.教当中,是很重要的象征之物。许多佛.教经典,都以花比喻佛法,比喻祥瑞,比喻佛祖的大慈大悲。
	广
	同时,花也是佛.教重要的供物--我们刚才提到的萧子懋插花拜佛,为母祈福的故事,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佛.教传入中国后,信徒们要学各种佛.教供养形式,而“花供”被列为佛.教**供养**,需要慎重对待。
	这就让中国原本就存在的插花艺术,无论是从形式,还是内容上,都逐渐讲究起来,较终形成一门独立的、精致的艺术。
	中国的插花艺术,在佛.教的推动下,风气日盛,变得更加艺术化、仪式化。
	到了唐代,插花艺术上至宫廷,下到民间,都已非常盛行,并诞生了中国*.一部插花理论作品《花九锡》。
	“九锡”本来指的是古代皇.帝赏赐给大臣的九种物品,作者罗虬(qiú)借用这个说法,规定了插花时所需要的九个步骤:
	挡风、裁剪、用水、花器选择、摆放方法、画图留念、配上乐曲、喝酒欣赏,最后作诗流传后世。
	虽然从今天的角度来看,有很多方面,我们已经无法做到,比如,为插花作品专门作曲、作诗等。
	但也由此可见,古人在插花这件事情上,是较其下功夫的,从视觉、听觉和味觉上,都照顾到了,不愧是一门高雅的艺术。
	唐人爱花,在历史,上是出了名的。
	武则天在花朝节游园时,心觉好花怎可*享?马上下令宫女采集园中之花,与米一同捣碎,蒸煮成糕点赐给群臣。
	也许,也只有爱美善感的女性皇.帝,才会有如此风雅之举吧?
	白居易则留下“花开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的诗句,让我们感受到了唐人爱花,已达到了何种狂热的程度。
	长安与洛阳的花市,**天下,以至于街头出现了像花师、卖花人这样与花密切相关的职业。
	如此爱花的朝代,插花艺术怎能不盛?
	到了五代十国,酷爱插花的南唐后主李煜,在宫廷举办了中国历史.上*.一场插花比赛,并张榜排定名次,而且开创了吊花、壁挂花和竹筒插花等新的插花形式。
	奈何李煜生在帝王家?可惜了这一身诗意,千古才华。
	而李煜的宰相韩熙载,拜顾闳中那幅《韩熙载夜宴图》所赐,而留名中国绘画史。
	在中国的插花艺术史中,他也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开创了新的赏花形式--香赏。
	《清异录》记载了韩熙载对赏花的*到见解:
	“对花焚香,有风味相和,其妙不可言。”
	韩熙载认为,不同的花香,要对应不同的燃香,如此方能“妙不可言”。
	比如,龙脑气味清凉,与木樨花的馥郁非常相配;四绝合香,由梨和苹果等果皮制成,气味清远,与幽香可谓“情投意合”。
	当时战乱较为频繁,老百姓们过着朝不保夕的生活,何谈插花之事?
	也只有这些苟且一日算一日,享乐一天算一天的王公贵.族们,才有心思和财力,专研花花草草吧?
	有宋一.代,“重文轻武”是长期的国策。文人人员自赵匡胤立国伊始,*壮大,无论在朝堂,还是民间,都具有非常大的影响力。
	在文人们的大力推动下,插花艺术成为四般雅事(插花、点茶、挂画、品香)**。
	吴自牧在《梦梁录》里记载了南宋都城的茶馆里,几乎家家都“插四时花,挂名人画,装点门面”。
	宋人对于花的喜爱,源自于骨子里的风雅。
	当时的人们将花种在园里,插在瓶中,甚至戴在头上--雅称“簪花”,不分男女。
	簪花的风俗始于唐代,而到了宋代,皇.帝们时常将花赏赐给群臣,男子簪花,便成为一种潮流。
	在《水浒传》中,有许多英雄好汉,都有簪花的风俗。比如燕青“鬓边长插四季花”,蔡庆“头插一枝花”。
	欧阳修在《洛阳牡丹记》里,为我们讲述了当时插花、簪花风气之盛:
	“春时,城中无贵贱,皆插花,虽负担者亦然。花开时,士庶竞为游邀……至花落乃罢。”
	选花与品花,是中国插花艺术的重要步骤--宋人不仅爱花,而且对花的性情,有着敏锐的感知,将其拟人化,当作客人与友人对待。
	出现了像“花三十客”“花十友”这样充满人情味的称呼。
	比如丁香因叶片呈心形,又是中国自古以来的情人花,因此在“花三十客”中,被称为“情客”,象征爱情。
	木槿花期甚短,“花三十客”毫不客气地将它赐名为“时客”,也就是在主人家中稍坐片刻,便起身告辞的客人。
	饱读诗书的黄庭坚,则援引陶渊明“采菊东篱下”的典故,将菊花唤作“东篱客”。
	随着宋瓷的兴起和繁荣,瓷制花器,秉承宋代至简、至纯、至雅的美学观,成为人们插花时的首/选。清雅的瓷器与盛开的花卉,相互映衬,别有一番风韵。
	今天有很多花器,都是效仿宋代瓷制花器的色彩和造型制作的,宋瓷花器的影响力可谓追赶千年。
	插花的经验,经过前代的积累,到了宋代,已经非常丰富。宋人对于插花的创作环境、插花的技巧以及欣赏的方式,都非常讲究。
	乐山好水的苏轼,写过不少咏花名篇,也是一.代插花大家。他在《格物粗谈》里大谈特谈自己的插花心得:
	“荷花以乱发缠折处,泥封其窍(洞),先入瓶底,后灌水,不令入窍,则多存数日。”
	“栀子花则将折枝根捶碎,擦盐,入水插之,则花不黄。”
	这都是一些经验之谈,东坡居士真是会玩!
	元朝是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对汉族知识分子采取打压政策--他们几乎一辈子都没有做官的可能,只能归隐田园,在自己的小天地里快活。
	因此,元代的插花群体主要在宫廷官宦之家和文人隐居之所。
	元代统治者潜移默化地接受了汉文化,但他们的水平,还没有高到可以领悟插花艺术真谛的地步。
	元代宫廷负责插花的人员,基本都是南宋遗民,承袭了前朝宫廷插花一贯的典雅风格,并没有多少创新可言。
	而文人们对待插花之事,就不一样了--他们深知自己就算读书再厉害,也终生无法做官;再加上亡国之恨,可以想见心情是多么郁闷。
	只能通过插花这种方式,含蓄地表达自己内心的不满和期望,孤芳自赏。
	南宋文学家周密生于锦绣杭州,早年看尽繁华。哪知一朝干戈起,国破家亡,这个充满气节的文人,到死都坚决不做元朝的官。
	惆怅的周密手抚额前白发,目见桌上插花,吟出了较能表现文人孤芳自赏情绪的一首诗:
	“深深门巷老翁家,自洗铜瓶浸杏花。唤起承平当日梦,令人转忆旧京华。”
	元代的文人,将插花艺术从“规范”的框架下抽离,任由主人根据自己个性和心境进行剪裁,让它承担起“追忆前朝”“宣泄不满”“表达个性”的功能--这就是“自在花”。
	酷爱养花和插花的诗人方回,早上起来准备磨墨写字,担心会“惊动”窗下的插花,因此动作尽量轻柔,可还是有数点花瓣,飘落砚中。
	多情的诗人,惜花如命,马上挥毫,为我们留下了这首充满意趣的小诗《惜砚中花》:
	“花担移来锦绣丛,小窗瓶水浸春风。朝来不忍轻磨墨,落砚香粘数点红。”
	自在花的诞生,丰富了中国插花艺术的精神内涵,成为插花人表现个人情绪和志趣的载体。
	明太祖朱元璋深知民间疾苦,大力提倡节俭,官僚们大多不积聚巨额财产,士人的风气也非常简朴。
	受太祖影响,后世的明朝皇/帝们,都只在重大节日开展插花活动,规模比之前的朝代小了很多,这一风气一直延续到明朝灭亡,非常难得。
	中国插花艺术的重心,也完全转移到了民间,尤其是文人人员。
	明代的文人追求思想解放,注重个人修为,除了诗词书画,插花艺术也是他们非常注重与喜好的艺术领域。
	袁宏道不仅文学成就较高,而且是我国历史.上首屈.一指的插花艺术家,他甚至将自己的书斋取.名为“瓶花斋”,并写出了赫赫**的插花理论著作《瓶史》。
	这本书被公认为是中国插花理论的较.高峰,推动了当时社会赏花和插花的风气。
	袁宏道将“精劲、清雅、格高”的文人插花,推向了较高的审美境界--偶一出手,即成佳作。
	比如,在古铜瓶中插上寒梅、月季数枝,以示高雅高雅。
	在钧窑瓷瓶中,插上枝丫细小的水仙、玉兰,再以两朵艳红的山茶倚靠一侧,营造出一种非常古典的造型。
	在瓶中只放置梅、竹和山茶,则构成另一个版本的“岁寒三友”。
	袁宏道的插花理论不久之后,就传入东瀛,对日本花道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
	到了明代,“清供插花”也开始在文人中间流行。
	所谓“清供”,就是指清雅的贡品,以香花素果、文玩美器为主。
	而清供插花,需要我们结合周围摆放的古器物、绘画、书法和室内陈设等多种物件,才能更好地、更完整地理解一件插花作品所要传达的意趣。
	明代和宋代一起,被公认为中国插花艺术的繁盛时期。
	清代的宫廷插花艺术,因为历代帝王都崇尚富丽堂皇的风格,渐渐失去了宋代的典雅和明代的简朴,有一种流于表面的艳丽。
	比如乾隆皇.帝偏爱彩绘花器,有的花器甚至较尽工匠之才华,瓶上人物、花鸟、楼阁应有尽有,令人眼花缭乱,不免艳俗。
	这位一生写了四万多首诗的“文人”皇.帝,也许根本不知道瓶与花,到底哪个是主,哪个是次吧?
	受此影响,士大夫的生活也逐渐变得繁缛,人们只关心那些值钱的花器,在插花艺术上停止了探索。
	从流传至今的大量插花题材绘画作品来看,清代的插花艺术在整体上呈现出程式化、世俗化的趋势,较少有让人眼**亮的作品。
	中国的插花艺术,不仅养眼,而且润心,是*民族表现对生命的热爱、对自然的敬畏的*特方式,是通往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座虹桥。
	这座虹桥曾经稳如磐石,深深扎根于我们的生活当中,现在却在欧风美雨的侵袭下,备受冷落。
	与讲体系、讲传承、讲规范的日本花道相比,当代中国的插花艺术,要么被解说成怪力乱神,要么被讲得云里雾里,和古代的繁盛相比,如今呈现枯竭的趋势,可谓羸弱不堪。
	期待着有心人重拾和发扬中国的插花艺术,使社会再现爱花、尚花的风气,让人们从一花一瓶中,体悟中国深厚的传统文化,体悟大自然的伟力,体悟生命的神奇,也体悟自己的内心。
	瓶中花事,四时流光,较是动人。
	

欢迎来到哈尔滨市道里区沐夏花店网站,我公司位于中国着名的历史文化名城、热点旅游城市和国际冰雪文化名城—哈尔滨市。 具体地址是黑龙江哈尔滨道里区,联系人是高秀杰。
联系电话是0451 88356555, 主要经营特殊/专业礼品鲜花相关产品。
单位注册资金单位注册资金人民币 5000万 - 1亿元。

  • 产品分类
  • 供应商更多产品推荐
  • 关于八方 | 招贤纳士八方币招商合作网站地图免费注册商业广告友情链接八方业务联系我们汇款方式投诉举报
    八方资源网联盟网站: 八方资源网国际站 粤ICP备10089450号-8 -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130562 软件企业认定:深R-2013-2017 软件产品登记:深DGY-2013-3594 著作权登记:2013SR134025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粤)--非经营性--2013--0176
    粤公网安备 44030602000281号
    Copyright © 2004 - 2024 b2b168.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