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高窟又称“千佛洞”,位于敦煌县城东南25公里的鸣沙山下,因地处莫高镇而得名。
它是我国大、*的佛教艺术石窟。
分布在鸣沙山崖壁上三四层不等,全长一千六百米。现存石窟492个,壁画总面积约45000平方米,彩塑佛像等造型2100多身。
石窟大小不等,塑像高矮不一,大的雄伟浑厚,小的精巧玲珑,其造诣之精深,想象之丰富,是十分惊人的。
在鸣沙山下,古称沙井,俗名药泉,景区内的罗布麻、枸杞等药材很多,自汉朝起即为“敦煌八景”之一,得名“月泉晓彻”。
月牙泉南北长近100米,东西宽约25米,泉水东深西浅,深处约5米,弯曲如新月,因而得名,有“沙漠泉”之称。
月牙泉有四奇:月牙之形千古如旧、恶境之地清流成泉、沙山之中不淹于沙、古潭老鱼食之**。去鸣沙山、月牙泉游玩以傍晚、黄昏时分佳。
陈运和诗赞这儿:“月牙泉是鸣沙山的逗点 鸣沙山是月牙泉的余音 终于,戈壁上才出现成功者的合演”。
敦煌的历史古老而久远。“敦煌”一词早见于《史记·大宛列传》,东汉应劭解释“敦,大也;煌,盛也”,取盛大辉煌之意。
历史上的敦煌曾是中西交通的枢纽要道,丝绸之路上的咽喉锁钥,对外交往上的国际都会,经营西域的军事重镇,在*历史的长卷上占有光辉的篇章。